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培养的要求,响应江苏省团省委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按照校团委的统一部署和工作安排,以国学儒风“匡学生之正气,树校园之新风”和下乡学习科技、文化为目的,机械工程学院开展“国学助力双创”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问道孔孟故里,拜礼儒风圣人
习近平主席在去年孔子诞辰2565年时曾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为了更好的了解儒家思想,温“古”知新,“学”以修身,不忘历史,开辟未来,7月6日,机械工程学院师生一行10人来到“圣人故里”——曲阜,参观了孔庙、孔府和孔林并学习与孔子以及儒家学派的相关知识。
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孔子特别强调学习的创造性,不仅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而且要求学生“告诸往而知来者”众所周知,曲阜是孔子故里,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术的创始人,是中外历史上丰碑性代表人物,特别是他提倡的“仁学”和德治、教化等理念,直到今天,仍然为我们广为吸取和运用。机械工程学院团队跟着“三孔”的讲解员边走边听边记录,了解到了很多跟孔子和儒家学派相关的知识。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交给不同年龄层的游客进行填写。问卷内容主要是跟传统文化相关,大家希望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当前社会上不同人群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的差异等问题。
在接受儒家文化的洗礼的同时师生们也在探讨和自省。孔子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对所遇到的问题要牵连不断地追问“如之何”。通过这种不断地追问,不仅可以穷究事理,而且能在积极的思考中产生创见,这与当前国家提倡的“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号召不谋而合。一天的参观学习结束后,大家都意识到,儒家经典记载的不仅仅是文字和历史,更多得是文化和文明的憧憬与传承。
二、参观山大博物馆,感受齐鲁厚重文化
齐鲁大地是中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重要地区。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文明的魅力,扩宽同学们的知识面,7月7日,机械工程学院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早驱车前往山东大学博物馆。
山东大学博物馆展厅中展览了于商朝和春秋时期的大辛庄遗址、月庄遗址,及邿国王室墓地等出图的陶器、青铜器文物。为我们讲解的是中华民间藏品鉴定研究会山东委员会理事、青铜器部部长、青铜鉴定专家张颂斌教授。在张教授的讲解下,同学们就像穿越了时空,身临其境的与历史对话。大家了解到陶器、青铜器在新石器时代到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对人类发展的重大的作用,知道了各种器皿在古代人们祭祀时所承担的功能,同时也被齐鲁大地独有的地方文化所深深地吸引,特别是山东半岛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等是人类文明史上承前启后的一段历史时期,其制陶、建造等对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近三个小时的参观中,大家从华夏诞生时的古老文明之中感受齐鲁大地上那厚重的历史积淀与浓郁的人文情怀。人文素养的高低对当代大学生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严重,重构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时代赋予的重任。这场知识的饕鬄盛宴令我们受益匪浅,除了视觉上的享受,还有精神品质的提高。
三、把脉一线需求,灌输“双创”理念
社会实践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在校专业教学实践的一种有益补充。为了让同学们能够能好的把专业知识实践化,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7月8日清晨,机械工程学院师生一行冒着酷暑来到泰安大汶口镇瑞丰农机合作社参观学习。
选择大汶口镇作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地,是因为机械工程学院的机械创新协会中很多同学对农用机械的改良和发明很感兴趣,而大汶口镇是山东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耕地面积8.2万亩,绝大部分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王站长向同学们介绍道“大汶口镇拥有农机总动力4.78万千瓦,农机站积极推广新型农机具,有效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了农机化作业收益,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率。”随后王站长带领我们走到了正在生长中的玉米地,玉米地全部采用机械播种,长出的玉米杆整齐有序,行距列宽刚好能满足农机驶入施肥、打药、灌溉,根部是整齐的收割过的小麦留下的秸秆,刚好又化作了玉米的肥料。对于为玉米除虫的喷药装置,大家立即展开的讨论,并且当场就初步形成了改良方案。随后王站长又跟同学们交流了目前农用机械使用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购买成本高,体积大,不够灵活机动等,也给同学们后面创新研发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不知不觉一天的农村实践活动就结束了,天气的炎热,蚊虫的叮咬,车程的颠簸都没能消磨掉同学们的热情。在实践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从未停止,他们都深刻感到创新发明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重要性。本次活动除了参与同学的专业性质决定以外,也是响应了李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号召。希望通过在农机合作社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且将知识融会贯通,多多创新出用于实际生产的作品出来。